“化疗后浑身没劲,走几步就喘”“吃不下饭,体重掉得厉害”“总感冒,免疫力差得很”……肿瘤患者在抗癌过程中,常被这些“虚症”拖后腿。补中益气丸、归脾丸、六味地黄丸这3个经典中成药,能帮肿瘤患者补气血、强体质,提高对治疗的耐受性,但它们不是“抗癌药”,用不对可能越补越堵。今天用大白话讲清它们的适用情况、用法和注意事项,帮肿瘤患者科学“扶正”。
一、3个中成药,对准肿瘤患者的“不同虚症”
肿瘤本身和放化疗都会消耗身体,有的人气虚乏力,有的人气血两虚,有的人肝肾不足。这3个药像“体质修补匠”,各有擅长:
图片
- 补中益气丸(补“气虚”,适合浑身乏力):适合肺癌、胃癌等肿瘤患者,出现气短乏力(说话声音低、稍微活动就喘)、胃口差(吃几口就饱)、肚子坠胀(总觉得肠子往下坠),或化疗后白细胞偏低(免疫力差,易感冒)。这类人多是“中气不足”,就像“机器动力不足”。它能补脾气、升阳气(黄芪、党参),像给身体“加燃料”,尤其适合化疗后“虚得站不住”的人——比如肺癌患者咳嗽无力、痰咳不出来,用它能帮着“提气”,让呼吸更顺畅。但它偏温,适合怕冷的虚症,怕热、易上火的人慎用。
- 归脾丸(补“气血两虚”,适合心慌贫血):针对乳腺癌、肠癌等肿瘤患者,出现面色苍白(嘴唇、指甲盖发白)、心慌失眠(躺床上心跳得厉害,睡不着)、头晕眼花(蹲久了站起来眼前发黑),或化疗后贫血(血红蛋白低)、血小板减少(皮肤易出瘀斑)。它像“气血双补剂”,既能补气(白术、茯苓),又能补血(当归、龙眼肉),尤其适合女性肿瘤患者——比如乳腺癌术后气血大亏,月经少而淡,用它能慢慢把气血补回来,让脸色变红润。但它滋腻,消化不好的人可能觉得腹胀。
- 六味地黄丸(补“肝肾阴虚”,适合阴虚火旺):适合肝癌、肾癌等肿瘤患者,或放疗后出现口干舌燥(总想喝水,喝了也不解渴)、手脚心热(晚上睡觉要伸到被子外)、失眠盗汗(睡着后出汗,醒来汗止)、腰膝酸软(腰直不起来,腿没劲)。这类人多是“肝肾阴虚”,就像“身体里的'津液’被耗干了”。它能滋阴补肾(熟地、山药),像给身体“补水润燥”,尤其适合放疗后的患者——比如鼻咽癌放疗后嗓子干、吞咽痛,用它能缓解阴虚燥热,让口腔舒服点。但它偏凉,怕冷、大便稀的人别用。
二、用对了有这些信号,3招判断起效
作为辅助用药,连续用4-8周后,出现这些变化说明体质在改善:
图片
1. 体力变好了:从“走50米就喘”变成“能散步10分钟”;以前说话没力气,现在能完整说一段话;化疗后卧床时间减少,能自己穿衣、吃饭了。
2. 胃口和睡眠好了:从“一天吃不下半碗饭”变成“能吃1小碗粥+1个鸡蛋”;失眠从“整夜睡不着”变成“能睡4-5小时”;心慌次数减少,晚上不怎么起夜了。
3. 指标稳步回升:复查血常规,白细胞、血红蛋白慢慢上升(比如白细胞从2.5×10⁹/L升到3.5×10⁹/L);免疫力提高,没再频繁感冒;放疗后的口干、咽痛减轻,能顺利喝水了。
如果用了2个月,还是浑身没劲、吃不下饭,或出现腹胀、上火(口腔溃疡、便秘),可能是“补不对症”(比如阴虚的人用了补中益气丸),建议找中医师调整,别盲目加量。
三、用后不舒服?这样处理
图片
- 轻微不适(腹胀、上火):归脾丸、补中益气丸可能让消化差的人觉得腹胀,可减少剂量(比如从8丸减到6丸),或饭后吃,配合顺时针揉肚子(每次5分钟);吃补中益气丸后上火(口干、喉咙痛),可搭配菊花茶(少量,别太浓),别吃羊肉、辣椒等热性食物。
- 拉肚子、胃凉:六味地黄丸偏凉,脾胃虚寒的人(吃凉的就拉肚子)可能不适应,可改在中午吃(阳气足,减少凉性刺激),或用温盐水送服(中和寒性);若拉得轻微,可吃点炒薏米(健脾止泻),严重的话暂停用药。
- 上火加重(口腔溃疡、便秘):补中益气丸温性强,阴虚的人(本就怕热)吃了可能加重上火,立即停药,改吃梨、银耳等滋阴食物;便秘的人可喝少量蜂蜜水(别用热水冲),帮助润肠。
四、怎么用更合适?能长期吃吗?
- 用法细节:
- 补中益气丸:每次8-10丸(浓缩丸),每天3次,空腹或饭前吃(吸收更好);气虚严重的人(比如化疗后卧床),可搭配黄芪水(每天15g黄芪煮水),但别同时吃,间隔1小时。
- 归脾丸:每次8丸(浓缩丸),每天3次,饭后半小时吃(减少腹胀);吞咽困难的人可把药丸碾碎,溶于温粥里吃(别太热,避免破坏成分)。
- 六味地黄丸:每次8丸(浓缩丸),每天2次,早晚吃,用温水送服;放疗期间口干明显的人,可在服药后含1小块梨(帮助缓解干燥)。
- 疗程建议:
- 补中益气丸:化疗后气虚明显时用,连续1-2个月,体力恢复后减量(每天2次),再用1个月巩固。
- 归脾丸:贫血、心慌失眠时用,连续2-3个月,血常规指标回升后,可改成每天2次,再用1个月。
- 六味地黄丸:放疗期间及放疗后3个月内用,阴虚症状(口干、盗汗)缓解后,可停药或改成隔一天吃一次。
- 特殊人群注意:
- 感冒发烧时别用(会“闭门留寇”,加重感冒);
- 肿瘤急性期(比如正在出血、发烧)暂停用,待病情稳定后再补;
- 糖尿病患者用归脾丸(可能含蜂蜜),要选无糖型,并监测血糖。
五、这些情况要注意,别乱用药
- 禁忌人群:
- 肚子胀、不消化(没胃口但肚子鼓)的人,别用归脾丸(滋腻会加重腹胀);
- 怕热、口苦、大便干的“实热体质”,别用补中益气丸(会加重热症);
- 阳虚怕冷(手脚冰凉、大便稀)的人,禁用六味地黄丸(会更怕冷)。
- 搭配禁忌:
- 补中益气丸别和降血压药同用(可能影响药效,间隔2小时以上);
- 归脾丸避免和抗凝药(如华法林)同用(当归可能增强抗凝效果,增加出血风险);
- 六味地黄丸别和碳酸饮料同用(会影响吸收),用温水送服最好。
- 不能替代抗癌治疗:这些药是“帮身体扛住治疗”的辅助品,不能代替手术、放化疗等抗癌手段;必须在接受规范治疗的基础上使用,别因吃补药耽误抗癌时机。
六、肿瘤患者“扶正”,做好3件事更有效
1. “辨证”再补:找中医师看体质——怕冷、乏力是气虚(选补中益气丸);苍白、心慌是气血两虚(选归脾丸);怕热、口干是阴虚(选六味地黄丸),别盲目跟风吃。
2. “小补”循序渐进:刚开始从半量吃起(比如归脾丸每次4丸),让肠胃适应,1周后没不舒服再加到常规量;身体太虚弱的人,可先从食疗开始(比如小米粥加红枣),再慢慢用药补。
3. “补养”结合:光吃药不够,要配合饮食——气虚的人多吃山药、鸡肉;气血两虚的人喝五红汤(红枣、红豆、红皮花生、枸杞、红糖);阴虚的人吃银耳、百合,别吃生冷、油炸食物。
肿瘤治疗中,“扶正”和“抗癌”同样重要。补中益气丸提气、归脾丸补气血、六味地黄丸滋阴,选对了能帮患者“扛住”放化疗的副作用,提高生活质量。但要记住,它们是“体质调理剂”,不是“抗癌药”,必须在医生指导下用,结合规范治疗、饮食调理,才能让身体更“扛造”,走得更远。#头号创作者激励计划#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